本篇内容介绍了“转转小程序分包加载实例分析”的有关知识,在实际案例的操作过程中,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吧!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能够学有所成!
看似很美好的设计,但有两个问题:
问题看似不大,但对转转有很大影响,例如进行微信广告投放时,用户从点击广告到加载第一个页面之间的流失率竟能到达 40% ,这显然是 FE 无法接受的性能,而小程序分包加载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分包加载
小程序的分包加载机制实际上是离线包和 M 页的一种结合机制,即你可以把代码划分成主包 +N 个分包,官方定义:
在小程序启动时,默认会下载主包并启动主包内页面,如果用户需要打开分包内某个页面,客户端会把对应分包下载下来,下载完成后再进行展示。
总结如下:
打开小程序,默认先加载主包
进入分包页面时,再加载对应分包
这样的好处是进入主包页面时,需要下载的代码量小了很多,白屏时间更短,体验更佳。
特性
1.7.3 及以上基础库开始支持,不支持的版本默认使用整包的方式
整个小程序所有分包大小不超过 4M,单个分包/主包大小不能超过 2M
分包数量目前没有限制,也就是说你可以放 N 个分包,甚至每个页面一个分包
入口页面 / Tab 页面必须在主包里
关于主包
第一次进入小程序,默认下载主包代码
分包以外的所有代码,都会被打入主包
分包内代码可以引用主包内代码
关于分包
坑
转转的分包加载
转转小程序在使用分包之前,压缩后的代码量大概是2.45M,也就是说,每个新用户第一次都需要下载的2.45M代码才能进入页面,使用分包机制后,主包大小降为1M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是进入主包页面, 下载时间大约降低了60%
文件结构:
├── libs
├── components
├── pages 主包根目录
├────index 首页
├────post 发布页
├────...
├── subPages 分包根目录
├────trade 交易分包
├────mine 我的页面分包
├────...
复制代码
我们根据用户访问的轨迹,分成了 20 个左右的分包。 例如 trade 包,里面包含详情页、下单页、支付页、支付成功页等,这条线的页面,用户可能不需要一进入小程序就使用,但一旦使用可能是使用整个链条,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分包。
历史入口兼容
一个页面放入分包之后,路径会发生变化,例如详情页由 /pages/detail 变为 /subPages/trade/detail,意味着如果用户访问了以前的 page 则得不到正确的页面响应(例如:分享出去的小程序卡片、二维码、公众号推送消息等),这些静态不可改变的历史入口怎么办?我们目前采用如下方案:
原来主包内的每个页面都保留,但代码只保留跳转逻辑,用户进来后立即跳到对应的分包页面,用户几乎是无感知的
这样也会产生一点小问题:这些跳转页面也占用一定的空间,接下来我们会优化成在 onLaunch、页面跳转时进行判断,直接跳入正确的分包页面。
“转转小程序分包加载实例分析”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天达云网站,小编将为大家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