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go语言有没有gc”的相关知识,小编通过实际案例向大家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实用性强,希望这篇“go语言有没有gc”文章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go语言有gc。GC是指垃圾回收,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的机制;go语言支持GC,Go中对象内存空间的回收是通过GC机制来完成的。对于Go而言,Go的GC使用的是无分代(对象没有代际之分)、不整理(回收过程中不对对象进行移动与整理)、并发(与用户代码并发执行)的三色标记清扫算法。
GC机制是在Java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所火起来的,像后来的脚本语言Python都支持GC,GO也支持GC。
Go语言和C/C++语言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Go中对象内存空间的回收是通过GC机制来完成的,不需要像C++一样通过程序员的手动申请和释放,所以Go中相对不容易出现内存泄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Go中的GC机制。
什么是GC,又有什么用?
GC,全称 Garbage Collection,即垃圾回收,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的机制。
当程序向操作系统申请的内存不再需要时,垃圾回收主动将其回收并供其他代码进行内存申请时候复用,或者将其归还给操作系统,这种针对内存级别资源的自动回收过程,即为垃圾回收。而负责垃圾回收的程序组件,即为垃圾回收器。
垃圾回收其实一个完美的 “Simplicity is Complicated” 的例子。一方面,程序员受益于 GC,无需操心、也不再需要对内存进行手动的申请和释放操作,GC 在程序运行时自动释放残留的内存。另一方面,GC 对程序员几乎不可见,仅在程序需要进行特殊优化时,通过提供可调控的 API,对 GC 的运行时机、运行开销进行把控的时候才得以现身。
通常,垃圾回收器的执行过程被划分为两个半独立的组件:
GC中的根对象
根对象在垃圾回收的术语中又叫做根集合,它是垃圾回收器在标记过程时最先检查的对象,包括:
全局变量:程序在编译期就能确定的那些存在于程序整个生命周期的变量。
执行栈:每个 goroutine 都包含自己的执行栈,这些执行栈上包含栈上的变量及指向分配的堆内存区块的指针。
寄存器:寄存器的值可能表示一个指针,参与计算的这些指针可能指向某些赋值器分配的堆内存区块。
GC的实现方式
所有的 GC 算法其存在形式可以归结为追踪(Tracing)和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这两种形式的混合运用。
目前比较常见的 GC 实现方式包括:
Go中GC的实现方式
对于 Go 而言,Go 的 GC 使用的是无分代(对象没有代际之分)、不整理(回收过程中不对对象进行移动与整理)、并发(与用户代码并发执行)的三色标记清扫算法。
原因如下:
对象整理的优势是解决内存碎片问题以及“允许”使用顺序内存分配器。但 Go 运行时的分配算法基于 tcmalloc,基本上没有碎片问题。并且顺序内存分配器在多线程的场景下并不适用。Go 使用的是基于 tcmalloc 的现代内存分配算法,对对象进行整理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性能提升。
分代 GC 依赖分代假设,即 GC 将主要的回收目标放在新创建的对象上(存活时间短,更倾向于被回收),而非频繁检查所有对象。但 Go 的编译器会通过逃逸分析将大部分新生对象存储在栈上(栈直接被回收),只有那些需要长期存在的对象才会被分配到需要进行垃圾回收的堆中。也就是说,分代 GC 回收的那些存活时间短的对象在 Go 中是直接被分配到栈上,当 goroutine 死亡后栈也会被直接回收,不需要 GC 的参与,进而分代假设并没有带来直接优势。并且 Go 的垃圾回收器与用户代码并发执行,使得 STW 的时间与对象的代际、对象的 size 没有关系。Go 团队更关注于如何更好地让 GC 与用户代码并发执行(使用适当的 CPU 来执行垃圾回收),而非减少停顿时间这一单一目标上。
关于“go语言有没有gc”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天达云行业资讯频道,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识点。